來源:本發(fā)科技 瀏覽人數:512 次更新時間:2025.04.09
編織機送經量誤差是影響織物質量的核心問題,其控制需結合機械結構優(yōu)化、傳感器精度提升和智能算法應用。以下是基于行業(yè)實踐和專利技術總結的誤差控制技巧:
采用電子凸輪和電子齒輪技術替代傳統(tǒng)機械傳動,通過實時計算主軸轉速與送經量的關系,動態(tài)調整電機輸出,減少因機械慣性或齒輪間隙導致的誤差,配置張力傳感器(如稱重傳感器)實時監(jiān)測經紗張力,將信號反饋至控制系統(tǒng),自動調節(jié)送經電機轉速,實現張力恒定。
定期校準張力傳感器和編碼器,清除傳感器表面灰塵或油污,避免因信號漂移或干擾導致的誤差,在送經量的最小值、中間值和最大值處進行多點校準,確保傳感器在全量程內的線性度。
采用高精度加工工藝制造經軸盤頭和傳動部件,避免因齒輪齒形誤差、軸孔同心度偏差導致的送經量波動,將寬幅經軸分為多段獨立控制,每段配備獨立驅動和張力調節(jié)裝置,減少長幅經紗因張力不均導致的累積誤差。
保持車間溫濕度穩(wěn)定(推薦溫度20-25℃,濕度40-60%),避免紗線因吸濕或干燥導致的伸縮變化,對不同材質的紗線(如滌綸、棉綸)進行預拉伸處理,減少編織過程中的彈性形變誤差。
每周檢查傳動部件潤滑情況,緊固松動的螺栓,防止因摩擦阻力變化導致的送經量波動,培訓操作人員掌握電子送經系統(tǒng)的參數設置(如電子齒輪比、張力閾值),避免人為誤操作。
送經量誤差控制需從機械精度、傳感器性能、環(huán)境因素和智能算法多維度入手。通過引用專利技術(如分段式寬幅經軸、閉環(huán)張力控制)和動態(tài)補償策略,可將誤差控制在±0.5%以內,顯著提升織物質量。建議結合具體機型參考相關專利文獻進一步優(yōu)化方案。